又唔需要唔開心,每間公司有自己操作,上次有個YouTuber Mr So 有解釋過。 Ian 都唔錯,我都鍾意佢D歌。
广东歌未死㗎 | 恕我直言 | 访问 The Interview
很多餐厅都在循环播放刘德华、陈奕迅的歌,我以为我在听着流行经典500年,很好奇这些餐厅会不会想播一些比较新的广东歌呢?
又唔需要唔開心,每間公司有自己操作,上次有個YouTuber Mr So 有解釋過。 Ian 都唔錯,我都鍾意佢D歌。
又唔需要唔開心
Fans 比較係佢地壓力之一,特別係唯獨好不理智既陰謀論(當然每個人都有討論既自由)。近年佢地鏡頭前既互動少左,亦避忌左好多。
HK Top 10 Hits Dated 13/5/2022
姜濤新歌《作品的說話》第二星期蟬聯冠軍,繼續成為本地串流平台最hit廣東歌
大表姜︱姜濤疑似赴美
Stanley連續留4次「Bye~」 揮到姜濤應機
" 姜濤日前出post時突然寫了一句「5月尾」,跟3月那個post寫「」相呼應,不少糖在猜究竟姜是否真的本月底赴美,工作還是籌備演唱會前放個靚假relax下,今早(14日)姜又在IG上水,貼出兩張樣子有點累的相片,寫道:「next plan x plan 」。黑白那張左下角有疑似機艙圓弦形小窗,不過,同時有網民認為隻窗似係車窗,認為姜未必在機上。相中姜兩眼瞇成一線,撥一撥有點淩亂的頭髮;彩色那張圖應是在車中自拍,變回精靈的樣子。IG Story還配以Gordon Flanders的《冬天一個遊》,唔通一個人飛…
大表哥(邱士縉)留言說:「Bye~」,留足四次,以「巨龍與豬仔」平時IG對答模式,有理由相信大表哥會一直揮直到姜濤應機為止。有人回覆他問:「你可唔可以劇透下佢去做咩~」「講2次我見到嘅唔係bye,係愛呀」「係咪Bye到姜姜回應你」「大表哥都好唔捨得咁喎…」
糖對於姜突然提早飛感驚訝,已紛紛留言表示想念及祝福姜safe flight,亦有糖擔心美國疫情反覆,提他記得戴口罩。除了糖,彭導彭秀慧和保錡@ERROR也十分關心姜,彭導之前已留言提他:「唔好食咁多漢堡包!」姜回以「」;保錡就說:「I will miss u」,姜就送咗個心畀佢。
【花姐扭傷膝蓋 疑未有同行】
刻下《季前賽》已拍竣,「十胎」《作品的說話》亦已推出,姜admin也輕鬆不少,答問題時有番電,還發出魔音。至於此行是放假還是工作仍是個謎…"
Kittycat:又唔需要唔開心
Fans 比較係佢地壓力之一,特別係唯獨好不理智既陰謀論(當然每個人都有討論既自由)。近年佢地鏡頭前既互動少左,亦避忌左好多。
理解的
派台歌短評:
<<Vol. 228: 姜濤 – 作品的說話>>
姜濤成日都將 “以作品說話” 掛係咀邊,長篇大論既說話姜濤可能唔識講,又或者無需要講,一切用歌曲去表達畀樂迷聽就可以喇。上一首派台作品 “鏡中鏡” 道出姜濤尋找自我既經過,透過新歌講出自己既心聲,而呢首最新派台歌,同樣係講出心聲,不過就唔只係幫自己講,而係幫一眾愛好和平既朋友講。
所謂作品的說話,當我地望到一張張戰爭既照片、書本或者反戰既歌曲,其實背後反映出戰爭下既血同淚,姜濤同佢既班底希望透過呢首新歌帶大家反思和平既重要性。近期既俄烏戰爭,令世界樂壇再次揭起反戰既風潮,除左歐美樂壇之外,香港樂壇亦有一啲反戰歌曲推出,版主一連兩篇樂評同大家一齊剖析欣賞呢個主題既歌曲。
“作品的說話” 一推出得到大量樂迷既迴響,而事實上香港樂迷都好耐無出現過國際視野既反戰歌曲,所以呢首歌推出都吸引好多樂迷留意。姜濤搵嚟老拍擋湯令山作曲編曲,旋律以結他彈奏揭起序幕,無加入任何編曲,好似為戰爭既殘酷帶來無奈既控訴,進入副歌先逐漸加入弦樂、節拍器等等既樂器令旋律編曲更為豐富,而加入左節拍器之後既旋律變得更有力量,透過呢個編曲提醒大家都係人類,應該要以共同既力量去守護和平。
小克既歌詞都幾有心思,係歌曲既解說入面都可以略知一二。新歌除左架構上之外,歌曲內容都提醒住大家和平既重要性,好似歌曲主歌部分,小克以不同照片、書籍、記號等等 ”作品” 嚟喚醒大家對戰爭既記憶,歌詞分別記述左日本原子彈爆炸既片段;反戰歌曲JOHN LENNON既 ”IMAGINE”;二戰猶太人安妮日記;冷戰時期柏林圍牆;以及著名既反核符號,呢一連串作品既背景,其實記載住上億人曾經受過既戰爭苦難。
版主亦幾喜歡PRE-CHORUS入面,小克以上述唔同既作品去換取士兵手上唔同既武器,歌詞架構上工整之餘,當中既意識含意都別出心裁,正正就係希望用和平背後既血淚歷史換取當權者手上既武器,避免人禍重蹈覆轍。另外,副歌亦描述出戰爭之下既悲劇,由士兵、廢墟、烽火同新生兒構成既畫面,帶出家園盡毀,兒童喪失未來既場景,叫大家都能夠反思戰爭既禍害。小克副歌入面利用頂真手法去帶出呢一切既畫面,就好似鏡頭連接住唔同既場景一樣,歌詞同樣有工整既感受之外,亦叫歌詞畫面更為震撼。
正如歌曲解說所講,由主歌開始歌詞上較為鬆散集亂無章,慢慢去到副歌架構工整並且完全押韻,喻意希望世界由混沌無序,逐漸進入和平破鏡重圓。經過接近百年前既戰爭洗禮後,世界出現反戰思維,去到冷戰完結反戰歌曲開始消失,同時代表世界回復和平,因此反戰歌曲既興衰亦可以代表著世界既局勢,可惜既係今年世界樂壇反戰歌曲再次出現,而且香港樂壇亦接二連三有同樣主題既歌曲,亦代表住世界回復混亂,只希望呢類歌曲能夠叫當權者思考和平既重要性。
海報師阮大勇欣賞姜濤 以畫作表揚作品的說話
“謝謝你的用心及善良。我相信,世界會繼續美好的”
用作品說話的 #姜濤,吸引了很多分佈世界各地的姜糖,身在台灣的香港海報師 #阮大勇,2022年的最新作品,揀了姜濤《#作品的說話》MV的造型做繪畫對象,他的工作室上載了這幅畫作,寫道:「阮老師笑說:『我也是一個比較寡言,不擅長表達內心想法的人。所以也特別喜歡用作品說話。』」
現年81歲的阮老師,於2017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2018年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在行內德高望重的他,原來很欣賞姜濤這位23歲的年輕人。阮太亦將阮老師的姜濤畫作貼上社交網,稱讚丈夫:「阮老師,果然係一位藝術家!一句『我欣賞佢』坐言起『筆』。」畫中的姜濤是《作品的說話》MV造型,阮太寫道:「打動了阮老師的原因,就係呢一隻歌曲嘅演繹,MV的製作及歌詞背後的意思。謝謝你的用心及善良。我相信,世界會繼續美好的。」巧合的是,阮老師和姜濤都是上海人,兩人同於4月生日。
身在台灣的阮老師接受《娛壹》訪問表示,他欣賞姜濤說話冇機心,坦白,還有減肥好有毅力,冇追求奢華的生活享受,行事作風及做人的性格都好低調。「年青人來說,好難能可貴。佢唔係耶穌,唔係聖人。尤其,佢創作咗呢首歌,更加顯出佢嘅不凡。」
阮太表示,丈夫沒接觸過姜濤,只是靠睇平日睇訪問和MV了解他,這幅姜濤畫作花了3日完成,「老師超興奮,睇完MV,不停定格再定格,完全被姜先生迷住咗,老師第一次係咁。」阮太笑說,老師起初留意姜濤,是因為發現老婆日日睇MIRROR,「佢梗係要𥄫住啦,然後繼續觀察,發現了姜先生好特別,哈哈,老師仲話送呢張畫畀我做生日禮物,笑死人,其實,內心OS係自己好想畫佢。」
阮太還爆了老師一個小秘密,「仲有,阮老師一直好恨抱孫,曾經話過,『如果姜濤係我嗰孫,真係開心到不得了啦!咁有志氣又咁純品。相差58年之嘛,真係可以㗎,哈哈!』」阮太稱讚姜濤是一個令人慢慢會喜歡他的人,實而不華。「已經咁出名,可以唔使整醜自己去演繹扮難民、爛面受傷,可以繼續做靚仔仲容易;你睇佢答陶傑嘅批評時,幾不溫不火,好淡定,好有智慧,並唔係流於表面嘅回應,而係內心嘅真實想法。真係一個不平凡嘅孩子,老師睇完姜姜嗰回應,都大讚。」
#香港海報師 #娛壹
你睇佢答陶傑嘅批評時,幾不溫不火,好淡定,好有智慧,並唔係流於表面嘅回應,而係內心嘅真實想法。
上次記者問佢點睇陶傑形容Mirror為「12件咁嘅嘢」, 佢都係笑住答, 佢果種笑係發自內心, 唔係夾硬扮出嚟
姜濤代言牙膏堆滿屋企似藥房 前夫嘆牙膏可俾女兒當床瞓
…姜濤最近就擔任DARLIE好來牙膏的代言,並推出聯乘版的牙膏月曆套裝、牙刷相架套裝及姜濤透明閃卡,有前妻大量入貨,不少前夫紛紛在「我老婆嫁左比MIRROR」的群組出po訴苦,上載家裡牙膏堆積如山的照片,有前夫留言:「我老婆買牙膏買到我以為我屋企開藥房。」並表示一排排的牙膏可讓女兒當床瞓。
網民:有無諗過用嚟調味?
另有前夫看到家裡擺滿一箱箱的牙膏,留言:「屋企就黎有新牆紙喇,見到咁我唔知應該俾咩反應好。」有網民就抵死留言:「一小時刷一次都唔掂,今次真係刷到口爛」、「有無諗過用牙膏嚟做調味料?」原來,在HKTVmall的網站,姜濤牙膏一度賣斷貨,認真犀利!有網民就擔心囤積牙膏造成浪費,前夫就表示:「牙膏牙刷全部會攞去捐俾基層人士。」
Source : am730
【MIRROR成員】姜濤疑提早飛往美國 連騷自拍照報平安:終於可休息
MIRROR人氣王姜濤工作忙過不停,加上MIRROR的演唱會即將舉行,絕對是忙上加忙。不過日前姜濤在個人社交平台發文指,自己5月尾將飛到美國。
但現在只是5月中,姜濤卻在今日(5月15日)再騷出兩張自拍照,見他戴上口罩,一臉倦容,並留言:「Next plan x plan US」加上其隊友邱士縉(Stanley)亦連留4個「Bye」給他,令不少網民估計姜濤疑似提早出飛去美國。
今次姜濤自爆美國之旅難免引起大家好奇,猜測他是否為7月25日展開一連10場的MIRROR紅館演唱會赴美國秘密練兵,或是為下一首個人單曲到美國錄音和拍MV。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252574/【MIRROR成員】姜濤疑提早飛往美國 連騷自拍照報平安:終於可休息
馬來西亞《訪問 | the interview》
專欄 | 恕我直言
李凱莉
廣東歌未死㗎
近年很流行搞香港茶餐廳,但真正能做到食物好吃,有港味的餐廳卻很少,唯一的有港味的就是餐廳里會無限循環播放廣東歌來讓你有「港覺」,只是……怎麼都在播老歌?
很多餐廳都在循環播放劉德華、陳奕迅的歌,我以為我在聽著流行經典500年,很好奇這些餐廳會不會想播一些比較新的廣東歌呢?抑或是,真的要這樣舊的歌曲才有港味?你印象中的廣東歌是怎樣的?還是〈富士山下〉、〈年度之歌〉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麼我希望你能看一看接下來的內容。兄台,有聽過Mirror嗎?
沒錯又是Mirror,先不要罵,然後請弄清楚這裡是馬來西亞,真的沒有多少人懂「呢隊嘢」,我是看到曾子曰寫了我才敢寫的。
Mirror的崛起,確實讓廣東歌及香港娛樂圈又活過來了,或許到這裡你還是認為Mirror不就是「一隊嘢」,不就是十多個花𡃁仔的偶像團體,甚至想問「誰來的?能吃的?」。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呢隊嘢」所帶起的效應,卻是值得深究的,無論是樂壇或影劇、廣告,直接或間接讓電訊盈科2021全年業績純利錄得10.39億元,稱霸香港廣告代言界,真的可以說是振興經濟帶動社會買氣。
…
新一代的廣東歌,跟以前的廣東歌有什麼不一樣呢?
以前的廣東歌,多數是讓聽者有情感上的共鳴,聽一首歌覺得感動,因為說到了心坎里,很多時候歌曲是針對個人情感而生,大路情歌、訴說個人經歷佔大多數;而現在的廣東歌,很多會因為社會轉變而呈現了更多歌者的想法或社會議題。透過作品為社會發聲,讓聽者有所思考,歌曲的內容與方向也更多元化與允許突破,並配合MV畫面去說故事。
…
最近讓我覺得值得推薦的就是姜濤的〈作品的說話〉,反戰歌看似普通,但它以戰爭遺留下來的藝術作品作為切入點做得很好,包括廣島核爆之後的照片、John Lennon的《Imagine》、Anne Frank的《安妮日記》、柏林圍牆、Gerald Holtom的反核符號,這麼多因戰爭而生的反戰藝術作品,最後卻沒能停止戰爭,它們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上一代的歌手比較被動,比較像是「負責唱歌的人」,但現在的情況稍有不同,年輕歌手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
之前看到一些媒體朋友在問:「有聽廣東歌嗎?這幾年hit的廣東歌有什麼?」而被問的朋友只給得出〈蒙著嘴說愛你〉一個答案(很多人看歌名以為這是撩妹情歌,其實是抗疫歌呀),不只是大馬媒體本身少接觸,大馬電台也很少播新的廣東歌,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挖個坑給自己,下次有機會再探討下。
很多餐厅都在循环播放刘德华、陈奕迅的歌,我以为我在听着流行经典500年,很好奇这些餐厅会不会想播一些比较新的广东歌呢?
hsbc_hk
快閃流動宣傳車活動17-29/5
於以下日子中午12點至晚上8點,同「1:1 姜濤+姜濤 Avatar」打卡合照;即場成功參加 Well+,有機會拎走埋「Well+ x 姜濤」限定禮品
17/5(二)尖沙咀尖東站 L4/5 出口旁
18/5(三)旺角朗豪坊
19/5(四)銅鑼灣地鐵站C出口旁
20/5(五)旺角朗豪坊
21/5(六)中環碼頭
22/5(日)尖沙咀尖東站 L4/5 出口旁
27/5(五)尖沙咀尖東站 L4/5 出口旁
28/5(六)中環碼頭
29/5(日)旺角朗豪坊
【每週一篇 · 長篇樂評】
你聽清楚了嗎?
——姜濤《作品的說話》
—————————
明明是外出走走的日子,望出窗外,日月,依舊無明。那是雨雲?那是炮火的硝煙?我搞不懂,也沒法搞清。寂寥的木結他,是在映襯我的心情嗎?
我根本不想這樣,你可記得從前簡單平淡的日子?你可記得那幀見證半個廣島被炸碎的照片?你可記得連儂教我們幻想的那闋歌?你可記得安妮的那本日記?
每一句也帶著回音,是姜濤的禱告?是神在我們心內的說話?也許只是世人冷漠得不把這些說話都聽入耳內,姜濤像是對著一個個沒有反應的木頭人,所有說話也沒有被接收,不偏不倚地反射回自己的跟前。
「怎麼你們都不聽我講?」
「不如我用那幀廣島原爆照片,換你手中那張刀?」
「不如我用連儂那四分鐘的幻想曲,換你手中那柄槍?」
「不如我用安妮撰寫的那部日記,換你手中的子彈?」
姜濤不過是人,在禱告過後得不到任何回應,心內頓時焦急起來,難怪語速加快了,Gareth.T的節奏跟小克的文字也變密了。
是姜濤的聲音淹沒在Chorus的音樂中?畢竟一個人的力量十分有限,特別在第一段的Chorus裡,Gareth.T的編曲一閃一閃,《Interstellar》配樂似的,勾勒出宇宙的浩瀚,而人,是多麼的渺小。鐘聲接著鐘聲,傷兵接著傷兵,心聲接著心聲,世間萬事萬物,冥冥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頂真的手法完美地呈現。
也許第一段給予世人的感覺相對沉重,第二段的節拍,讓弦樂和結他都變得輕盈,倒下的不單是柏林的圍牆,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圍牆,擁抱愛與和平的標誌。在這一刻,姜濤再次問道:
「不如我用那幀廣島原爆照片,換你手中那張刀?」
「不如我用連儂那四分鐘的幻想曲,換你手中那柄槍?」
「不如我用安妮撰寫的那部日記,換你手中的子彈?」
副歌後的間奏,就是給世人思考的空間,世界本來可以色彩繽紛,人們本來可以掛著微笑,華麗地活著。怎麼要掀起這場世界大戰?怎麼要挑撥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爭鬥?怎麼不好好欣賞、好好感受、好好細味?再多的財富、再多的讚好、再多的認同,又能餵飽自己的心靈?
再次回到燒毀了的小教堂,姜濤戰戰兢兢的張開咀,繼續唱著、說著自己心中所想,儘管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應…兩句之後,Moon Tang、蔡可汶 Maggie、吳林峰、Nic Tsui、Gareth.T…男女和聲的介入,世人慢慢的覺醒,慢慢的走到姜濤的身旁,聲音慢慢的壯大,慢慢的傳到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本來燒毀了的教堂已經翻新,嬰孩呱呱落地,新生命的來臨,等待著新思維的薰陶,世界不再由恨、由唇槍、由舌劍主宰,而是由一體的愛擁抱著。
這,可是作品的說話;這,可是姜濤的說話,在最壞的時代,給出最溫柔卻最有力的吶喊。你,願意放下你口中、手中的干戈,願意接受「愛」才是止戈的唯一的方法嗎?
〈作品的說話〉︰誰是「作者」?
by 賴展堂
〈作品的說話〉其實是個很好的契機認真一點去想流行樂,簡單地說,我認為癥結是作者問題。董啟章的評論的正題是「從作者到作品」,看似要把重心移到「作品」,實則上是兜個圈來禮讚「作者」高明︰此文副題是「姜濤的光速演化」。換而言之,標示作品起源(浪漫地說)、佔據作品專利(市儈地說)的「作者」歸屬於姜濤。相對於董啟章的(純)文學視角,鄧正健「流行文本」的字眼選擇顯然是自覺的,但文內一個括弧才是核心︰「流行文本中的「導演」不一定具有很強的作者身分(authorship),但可以肯定的,姜濤起碼在意念上有著關鍵性的貢獻。」從這個「起碼」,我們於是輕巧地滑到了與董啟章無異的結論——當然,這篇歌詞細讀本身就屬於「星期日文學」。
「文學」對於理解流行樂是門暴利。這指對歌詞的戀物。我始終懷疑,消費者對一首歌的感官投資,難道真的在於字面意義上的「讀」歌?把流行曲的接受化約為歌詞賞析,一方面固然歸因於評論的貧弱(缺乏指認的語言),另一方面,那或許也透露了對(文學專業最專業的)「深度」的信仰,而將遭逢聲音(絕對不僅是人聲)之時那身體性的——像起雞皮那麼「膚淺的」——悸動藏起;也就是說,這裡發生了一個顛倒,而它帶來效益。這類「高深的」文學細讀、文化評論極受 fans 渴求,可以合理化他們對偶像(那天才的「作者」)的愛,而換來蝕本的文學/文化類文字被傳頌、被認同的高峰時刻,意義增補、情感漲溢,一種經濟於焉形成。(「市場」的現象當然不限於偶像——歌迷這種通常被視為「庸俗」「無腦」的階層,想想那些「識貨喔」的 comment(雖然通常除了「識貨」就講不出其他有價值的話),「文青市場」水更加深。)
我完全無意——我反對——以「品味」的社會構成消解作品本身的美感肌理,而是說,前者的「深度模式」經常被投射為(可疑的)「作者」的(更可疑的)英雄質素——那感時之深、境界之高,而我認為流行樂的「表面性」是其意義的起點與終點,不論就正面或負面而言。我不知道電影會不會是適合一點的比較對象,同樣作為跨媒介、專業分工的複合體(作及編曲、詞、唱、混音⋯⋯;導演、編劇、演員、攝影、美術⋯⋯),但「幕(前/後)」的效果仍是關鍵的差異。如果說電影的作者是導演(他終會從幕後走出來),在流行樂中,演出者的人聲、那身體,則在其必要的可見性中被視為作者。歌手在製作過程中的具體參與外人難以定論,鄧正健註解所指出的「意念提供者」,足夠具說服力地定位「作者」嗎?具體的執行,在作品的生產中重要性有幾大?這對於我們的既有觀念形成挑戰,或混淆?我對流行樂「作者性」的特殊興趣其實來自它和抒情的偏執關係,我曾講笑,現在很多人熱衷於追尋「抒情傳統」,它的最大命脈不就在(尤其是港台)「華語流行樂」嗎?如果這值得追問,那(總彷彿渾然天成的)「抒情主體」如何被組裝起來,又為誰抒情?諸如此類,傅柯談的作者功能值得我們歪曲亦好倒轉亦好的重新參考。但我作為一個不過是鍾意聽歌的人沒那麼大企圖,只是遺憾,不夠準確的描述(不論是對特定作品,還是歷時的——如「史無前例」式的判斷)及其效應,會淹沒了一些努力值得得到的認可。對我來說〈作品的說話〉的氛圍聲景比〈鏡中鏡〉的死牛 trap 有效得多…
作品裡永遠會說話!
姜濤如何以音樂帶出心理情緒學、人生觀、世界觀?
姜濤常掛口邊一句「用作品說話」,他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實行。從他的「十胎」音樂作品中,你能真誠地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堅持。在這一首《作品的說話》正正帶出對「反戰」明確的信息,帶領大家走進更廣闊的世界觀和音樂國度。加上,MV電影感很重,的確會讓人多次細味。而姜濤在23歲的生日願望,他說:「當然係世界和平。」相信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願望。
關於世界觀:《作品的說話》
曲:Gareth.T 詞:小克 編:Gareth.T 監:Edward Chan / Gareth.T
如果九胎《鏡中鏡》是姜濤了解並尋回內在自我的過程; 那來到第十胎《作品的說話》,就如姜濤想帶出的訊息:他向外界呼喊及勸勉的心聲,傳遞反戰訊息,向外界宣揚愛同和平。相信這一個作品在此時此刻,大家也會聯想起俄烏戰爭,種種不安的局勢。而姜濤曾表示他的作品能緊貼時勢,緊貼時下發生的事物,因此,他的歌能帶來不同的希冀,給予大家能量。
一首歌.一句話.每個都隱藏意義
細味留意《作品的說話》的MV,你會發現在 MV 片尾,陸續插播了幾張黑白照片。如果以電影角度來說,它大多是「彩蛋」。可是,來到這一首歌絕對不是「彩」,而是沉重的心「黑白」。其實是在對應歷史,把以前人民所經歷過的戰爭事跡帶進了歌詞。
「見證半個廣島 炸碎了 那張照片」
於1945年拍攝,廣島原爆後那幀經典黑白照片。在1945年8月6日,這是人類戰爭史上出現的第一枚原子彈,導致人民傷亡,這些無辜的平民只剩黑白和絕望。
「少女困鬥室,晦暗裏記載那一本書」
於1947年以荷蘭文出版,有關一個 13 歲女孩 Anne Frank,在納粹德國入侵荷蘭的二戰時期與家人躲藏在一處地下密室之中。兩年間,她每天錄下筆記,寫出當天的感受, 而撰成的《安妮日記》。
「勸你去猜想 世界無國界 那一闋歌」
於1971年灌錄,John Lennon 一首知巷聞的歌曲《Imagine》。這首歌背後宣揚的是世界和平、反戰的信息。
關於人生、負面情緒:《孤獨病》
曲:林奕匡 詞:陳詠謙 編:黃兆銘 監:Edward Chan
姜濤自小朋友不多,而且是家中獨子,因此他非常渴望有兄弟姊妹,因為能有一個依靠,不用自己承擔所有事。這首歌正正能「自癒.癒人」,他更挑戰擔任導演,親自為《孤獨病》MV執導,並挑戰高難度一鏡過拍攝,呈現最真實的「孤獨感」。即使在人生當中遇上幾多人都好,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有些場合⋯⋯總要獨自面對,又或試著面對。
當中歌詞:「當你再哭也沒結果 找不到那心理藥房 別遺忘還有我 同樣在那些陰影 跌下過」。這一句感受蠻大的,遇到低落、痛心的時候根本不是找一所「心理藥房」就能解決得到,難道吃一顆阿士匹靈就能「止痛」嗎?不,人們最想的是「沿途多得有人 長留在我附近」。
關於心理學:《鏡中鏡》
曲 :Gareth.T 詞 :小克 編 :Gareth.T / Y.Siu / Ariel Lai / Big Spoon 監 :Edward Chan / Gareth.T / Y.Siu / Cousin Fung
《鏡中鏡》以姜濤的經歷為背景,展現自己在成名後面對外界一切聲音時從抗拒逃避(對應:姜B 姜B 不想被稱得意)、急於反駁(對應:以 一首歌曲 數百個字 賜我力量 用力訴)、反省領悟、最後從容面對的心路歷程(對應:解開傷口 細意探視 領我頓悟 用力吐)。
為什麼是是「鏡」?因為「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是由美國社會學家Charles Cooley所提出的概念,他認為所有關係都是一面鏡,自我意識就是從別人如何看自己而建立。當中,「根本我是濤」這句歌詞正正是全曲的精髓,展現「從抗拒逃避->到反抗反駁->到反省領悟」三種心理層面。
姜濤常掛口邊一句「用作品說話」,他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實行。從他的「十胎」音樂作品中,你能真誠地感受到他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