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腰斬左

MIRROR紅館演唱會嚴重事故
調查小組:出事鋼絲質量可受重力比一般少20%
但需承受比估計「多好多」重力
拒評是否人為失誤

#MIRROR紅館演唱會 第四場(7月28日)發生嚴重意外,巨型LED屏幕墜下,兩位舞者受傷,其中 #阿Mo#李啟言 )情況仍然危殆。連日來警方及專家在紅館搜證進行調查,並聯絡相關人士到警署落口供,調查香港體育館嚴重事故工作小組今日(24日)下午舉行會議,會後工作小組主席、康文署助理署長李子俊,聯同工程師學會代表司徒家成和專家顧問林超雄舉行記者會,講解今次調查發現鋼索金屬疲勞的原因。

林超雄指,調查初步發現幾點:
1.鋼絲本身質量可以承受的重力,比一般市面買到同樣結構的鋼絲繩少咗20%。
2.Winch(即絞盤,行內稱「Win子」) 的護繩器不斷壓傷及磨損鋼絲繩,令其很短時間出現「 #塑性變形 」(Plastic deformatio)。
3.鋼索所承受的力,比正常估計所需受的力大很多,加速鋼絲極短時間出現金屬疲勞。
4.肇事LED屏幕主要靠兩條鋼索、經過一個吊環螺絲(eyebolt)鎖緊,調查發現其中一條鋼索斷裂,斷了之後向下跌,另一條鋼索則沒斷,但吊環螺絲斷裂,令LED屏幕跌下。專家指,斷裂螺絲出現「剪切式斷裂」,意味有一個剪切的力施加於螺絲上,原因仍有待調查。

記者會上仍未解疑團:
1.不清楚出事wire是否已重用多次及來源
至於使用重用多次的wire是否不符合規定,林超雄指:「點樣叫這個規定,即係話,喺乜嘢情況之下、規定用啲乜嘢嘢。其實我到而家都唔可以好確切咁講到俾你聽,因為呢個都要搵番真係裝嗰個人,先至可以講返俾你聽佢嗰個來源喺邊度。」

2.鋼索出現金屬疲勞是否難以檢測?
林超雄表示,鋼絲金屬疲勞其實不易找到,「要花好多精神時間,某啲嘅情況我哋可能會係做好仔細嘅測試,咁可能會睇到。」他舉例昂平360會定期進行檢查,「有部機可以check佢有冇金屬疲勞」;反而坊間吊重工程卻「難以檢測」,「我哋就未必可以好簡單咁樣測試到佢有冇金屬疲勞。」

3.負責今次舞台搭建工程、簽RSE report呈交康文署的註冊結構工程師是否需負刑責?
李子俊以「其他部門仲調查緊」為由,拒絕披露更多資料。司徒家成則指:「呢個真係要進一步睇佢係咪真係佢失職,如果失職的話,當然有工程師註冊管理局會對佢做一個紀律處分。」續指:「未經證實我哋就畀個批斷落去,就唔係工程師嘅睇法,我哋要睇證據。」

4.是否屬人為失誤?
林超雄反問:「咁就其實你話人為失誤,點樣定義『人為失誤』呢?我哋喺任何一個系統上,可能都會有啲嘢出咗問題,咁嗰個問題究竟喺成個事件發生嘅過程中,係點樣導致問題發生呢?我相信呢個……好難好簡單咁去用『人為失誤』判斷。」

【鋼絲受力質量比一般少20%】
記者會上,工作小組主席、康文署助理署長李子俊先交代今次是調查小組第四次會議,又指經調查及化驗後,證實涉事LED屏幕主要靠兩條鋼索、經過一個吊環螺絲鎖緊,其中一條鋼索斷裂下跌,另一條鋼索完好,但吊環螺絲斷裂,最終致屏幕跌下。李指經實驗室進行電子顯微鏡化驗後,證實斷裂原因為金屬疲勞。專家顧問林超雄指,電子顯微鏡下斷裂鋼絲現金屬疲勞條紋,但屬於「低周金屬疲勞」,屬短期內出現之現象。他指「高周金屬疲勞」至少經過數萬次、甚至幾百萬次拉鬆過程才出現,今次涉事的鋼絲屬5mm(6x19),即6股繩,每股繩由19支鋼絲組成。經拉力測試後,證實涉事鋼絲與市面同款鋼絲所承受的力少了20%。「金屬疲勞出現嘅周期同你試咗幾多力喺呢條鋼絲上有關。你施加嘅力越多,佢疲勞嘅周期就會越短。」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