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女入青春期,初初有個階段,係唔少爸媽會覺得較難適應。我係度同大家分享去年,在香港做的一個研究,是關於仔女識朋友的。
【與青春期子女同行】研究:先觀察子女友誼的質素 爸爸別急著放手
「仔大仔世界」,子女到了青春期,父母會在剎那間發現自己失去過往的「操控能力」。這是要「放手」的訊號嗎?近來一個關於青少年社交的研究發現,家庭的影響力仍然不少。父母「放」多「放」少,更要視乎孩子的社交生活。
16歲了,他心底裡還有父母嗎?
香港樹仁大學的公共政策學者李樹甘在2020年11月發布了一項關於青少年親職的研究。學者從35所中學裡,以問卷搜集了2581位中四、五學生的資料,並進行分析。
問卷要求受訪學生記錄班中最要好朋友的學號。經整理後,研究者得知受訪者在班中同時提及和被提名(互相提名)的朋友數目。互相提名的數目愈多,意味受訪學生有更多高質素的友誼關係。
此外學者記錄了他們的父母投入、家庭和諧的程度。學者想知道在這些大概16歲的青少年心底裡,是否仍深受與父母的關係所影響。
青少年子女的爸爸有角色:鼓勵、稱讚、協助發展才能
經統計學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受訪青少年對人生是否感到滿意,仍然深受家庭的影響(beta為0.425至0.795)。
分析顯示,孩子眼中獲得爸爸在學業上的鼓勵、稱讚和喜愛,以及協助發展才能,尤其促成他們對家庭的好感。這份融洽的感覺使青少年的人生感到滿足。
學者所採用的Bayesian結構方程模型圖表 (李,2020年)
爸爸的幾種應對:建立高質友誼 vs. 狹窄社交圈子
學者的另一發現是,受訪青少年愈能建立高質素的友誼,對於家庭關係的心靈依賴的比例就會愈少。
一些青春期的心理學指出,隨著孩子步入成年階段,社交關係在心頭佔有愈趨重要的位置。朋輩關係成為他們人生中另一支援的力量。青少年建立友誼的能力,受著他們兒時的安全感、父母的親職協作、爸爸的陪伴和玩樂等因素所影響。
爸爸甚麼時候要可以多放手?研究結果意味著,若爸爸旁敲側擊,得知子女能夠建立兩、三段高質素的友誼時,理應可為他們健康成長感到安慰和放心。
其次,爸爸可花些心思,讓這些少年、少女知道,屋企仍然是他們的避風港。若他們在社交生活上面對挑戰,關係出現裂痕時,爸爸仍然會接納他們在家裡療傷。因為研究告訴我們,家庭關係依然佔據著他們人生裡重要的位置。
倘若子女的社交圈子本身比較狹窄,爸爸別一心想要「放手」。因為研究顯示,你繼續投入親職的角色,依然有助孩子的心靈健康。
與其說放手,不如說同行
孩子幾歲時,他往前跑,爸爸一起跑,怎都會「拖實」他,輕易放手只會換來焦頭爛額。到孩子長大,他往前奔跑,爸爸仍可與他們並肩前進。前路有障礙,地上有坑,還需要彼此提醒。
你「放手」了,但是少男、少女仍然需要爸爸的同行。
作者:招雋寧(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R&D LAB: 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請捐款支持基金工作,讓社會認識家庭價值的重要。
(歡迎網上轉載, 並請註明「維護家庭基金 . 招雋寧」出版。而文字轉載其他刊物必須先得維護家庭基金書面同意。聯絡:810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