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醒身體邊度最易凍親 小朋友勿赤腳會致發育不良

入冬轉涼,註冊中醫徐澤昌提醒注意頸部和膝蓋保暖及推介肉桂蜂蜜水,暖身之外還能潤腸通便。

頸部陽氣匯聚 膝蓋受寒易患痛症

享受深秋天氣清涼舒服之餘,別忽略保暖。徐醫師指出,頸部後方的大椎穴是身體陽氣匯聚的重要部位,若受寒容易出現頸椎病、肩膊痛及落枕。頸部前方的氣管受寒則容易誘發氣管敏感、咳嗽甚至是誘發。氣血虛弱的女士,則要注意膝蓋保暖,「有女士工作上雖然毋須體力勞動,但仍然經常覺得膝蓋痠軟無力,多是肝腎不足引起,如果再經常穿短裙、吃生冷食物導致身體虛寒,膝蓋痛症就會找上門。」

風為百病之長 小心頭痛面癱肩周炎

除了氣溫,更要留意免被大風直接吹到。「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吹哪裏就會病哪裏。直接吹向頭會頭痛,晚上吹着小腿會抽筋,體質虛弱的人吹着臉甚至會面癱。」徐醫師解釋,風會將皮膚毛孔打開,使寒邪、濕邪入侵經絡,停留在經絡表面時能引起肌肉疼痛,進一步入侵臟腑就會影響臟腑功能,因此軀幹關節部位要避免寒風直吹。他分享,曾有病人習慣晨跑輕裝上陣,結果肩膀受寒患上肩周炎,也有家庭主婦經常做家務觸碰凍水,每日早上起身手指僵硬,

腳踝易受寒邪入侵 小兒避免足底受寒

一般人認為下半身比較耐寒,但他提醒天氣轉涼時要避免裸露腳踝。「腳踝處的三陰交是三條經絡通過的穴位,分別是肝、腎、脾經絡,若受寒導致脾胃虛寒、脾腎陽虛,容易出現月經失調、痛經、腹瀉。」家長更要注意,在家讓小朋友穿上拖鞋,避免直接踩在冷冰冰的地板。他解釋,湧泉穴位於足底,屬於腎經,中醫認為「腎主生長發育,也司二便」,即大小便暢通也與其息息相關。腎經受寒容易引起小兒小兒遺尿、發育不良、容易感冒等問題。

熱飲肉桂蜂蜜水 暖身又通便

未來一連幾日天氣持續清涼,如局部位置受寒,建議進行熱敷溫通氣血,也可從飲食入手。羊腩煲、蛇羹和糯米飯都是傳統的暖身食療,但口味和熱量都比較重,貪靚人士未必喜歡。徐醫師推介五款暖身食材,包括牛肉可以保益氣血,雞肉可以溫中補氣,紅棗減少手脚冰冷,栗子則能健脾益腎,有助暖胃。貪方便可以沖泡一杯簡單的肉桂蜂蜜水,肉桂有溫通經脈作用,除了暖身還能潤腸通便,不過陰虛火旺體質要避免進食,否則更為燥熱。
記者:馮穎思
攝影:蕭志南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指進行天灸調養,既在特定日子採用中藥敷貼刺激不同穴位,也有助預防寒氣入侵。

1個讚

真係唔好凍親

尤其係呢個非常時期

有d朋友鍾意赤腳周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