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公佈一項有關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結果顯示67%的受訪者都有儲蓄習慣。然而,會儲蓄的人雖然多,但清楚自己儲蓄目標的人卻寥寥可數。
事實上,30歲要有幾多儲蓄?每個年齡層的儲錢標準是幾多?以下,筆者為讀者整合各方資料,助你做好理財計劃。
調查:港人每月平均儲7,000元
今年於8月至9月,存保會以電話形式,抽樣訪問1,000名年滿18歲以上的香港人。
調查結果顯示,67%的受訪者均有儲蓄習慣,每人平均每月儲7,000元,而每月儲蓄中位數則維持在5,000元。
儲蓄目標清晰 多為應付不時之需
關於儲蓄目標,46%受訪者表示儲錢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其次則為準備退休。此外,有近40%受訪者表示自己有訂下本年的儲蓄目標,當中更有70%認為自己能達成訂下的目標儲蓄。
由此可見,雖然本港近一年內經歷社會不穩、經濟波動等因素,香港人的儲蓄目標仍然清晰。
近四分一人慣將現金放在家中
存保會指出,今次調查之中有近83%的18至29歲受訪者有儲蓄習慣,是各個年齡組別之中最高。其中,有過半表示自己有儲蓄目標。
雖然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仍然是所有受訪者最常採用的儲蓄方式,但調查發現,18至29歲的受訪者之中,有近四分一反而會選擇將現金放在家中進行儲蓄。
無論是用哪一種形式儲錢,最重要是要有清晰的儲蓄目標。有人儲錢是為了擁有高品質的退休生活,有人則是為了儲應急錢,以備不時之需。
不過,打工仔在制定任何儲蓄計劃錢,應有清晰的儲蓄目標,再調整自身的消費習慣,從而好好理財。
各年齡層的儲錢標準 30歲積蓄要有幾多?
日前,外媒CNBC曾引用富達Fidelity就退休儲蓄基準和金額所作出建議,綜合打工仔的年齡、年薪等因素,計算打工仔於每個年齡層應有的積蓄。
隨著年紀、經驗增長,每大5歲就應該存多一倍數,如此類推。美國人的退休年齡為67歲,屆時,打工仔應該儲到現時年薪的10倍數。
圖片:富達Fidelity網站
例子
以香港打工仔最新的每月入息中位數19,000元為例,打工仔年薪約228,000元。依照富達Fidelity的計算方法,可推算出香港打工仔於每個年齡層的儲錢標準。
按年齡的儲蓄標準
年齡 倍數 總儲蓄
30 1 228,000
35 2 456,000
40 3 684,000
45 4 912,000
50 6 1,368,000
55 7 1,596,000
60 8 1,824,000
67 10 2,280,000
由此可見,香港打工仔於30歲時理論上應要儲到228,000元,到67歲的時候應有228萬元的儲蓄。然而,上述的計算方法由外國傳入,不一定切合香港的實際情況。在香港,連同通脹、高物價等因素,金額未必能足以讓打工仔應付生活所需。
更重要的是,此計算方法只能用作參考用途,並非人人適用,打工仔的最終的儲蓄計劃應依照自己的需求而定,需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