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移民生活

d細路嘅同學會住唔同地方,其實好難就。一般都叫父母車。安快同方便

我諗除非住 london, 但outer london 都要揸車先方便同快
d細路好難好似香港咁,搭地鐵一日內周圍去
呢點佢地真係唯有接受

所以唔好為左小朋友移民
亦唔好同小朋友講自己係為左佢地移民

1個讚

如果大人自己開心或者覺得冇問題時,根本唔會同細路咁講

但如果自己唔開心時重咁講,只係將自己嘅壓力同情緒轉介左比個細路。
可能覺得咁講可以舒緩左自己情緒掛
寧願忍住唔好講,或者揾其他渲洩渠道會好d

對住 d大細路,有時可以直接傾下嘅。不過要好正常好似朋友傾計分享咁

:dart::dart::dart:

好中!

不過又咁講,
呢邊其實都有好多禾稈冚珍珠,識得善用制度,去幫自己嘅財富增值/可以攞到平衡點有錢之餘亦有生活。

只係我哋啱啱嚟到,生活大小都好多嘢要摸索,更加唔好講點樣善用稅務優惠。

同埋呢度啲有錢人好多都好低調,
始終高調會俾稅局查,同埋治安都唔係太好。
有啲屋外表好殘舊,但係入面原來係裝得好靚好舒服。

治安差係最擔心,出去玩幾日都唔放心

1個讚

明白呀,初到埗會使好多冤枉錢,住落咗就知點樣慳。

1個讚

綠豆分章分享

| 移民家庭萬事憂 | 梁啟智 | 移民的自我研究

上星期《綠豆》另一農夫Elaine Fong在文中提到,一個移民家庭在移民後家中的負面情緒經常爆發,每次吵架也讓各人筋竭力疲,問題卻無從解決。移民後因為環境突變,家庭的原有問題被放大,引發嚴重家庭危機,其實相當普遍。好事之徒見到這些個案,往往會大書特書移民就是錯誤選擇;然而人不只是個案,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不如想想如何互相接著對方更為實際。

該文提到的衝突,來自子女移民後的學業情況。父母「放棄一切」漂洋過海到彼岸重新開始,很多時候都是出於為下一代著想。正如黃子華在九七前的《秋前算帳》中反問:如果我們沒有下一代的話,其實我們是不用移民的。然而正正出於這種心理,移民家庭往往對子女在移民後的表現特別緊張,如果子女沒有按父母的期望表現,就被視為「辜負」了父母的「偉大付出」。

在美國的流行文化當中,移民家庭的世代矛盾已成為公式笑話。來自香港的喜劇演員 Jimmy O Yang 就很喜歡在他的段子中提到自己為滿足父母而在大學修讀經濟,卻拒絕了金融顧問公司的聘書,走去脫衣舞夜總會當唱片騎師,又在洛杉磯經歷一輪跌跌撞撞後才成功晉身專業演員。有趣的是後來原本叫他不要追夢的父親反而跟著他一起做演員,而且深受一眾荷里活製片人歡迎。

我懷疑大多數的移民第二代都面對相似的壓力,只是結果未必一樣:追夢不一定成功,父母也不一定會體諒。對於由此而來的衝突,我倒認為父母有責任更為積極面對,還子女一個自由的成長空間:對,你是放棄了你在香港的一切讓孩子不用在香港接受教育,但如果孩子的壓力來源卻變成是你自己,那豈不是有點荒謬?

當然,這不是說要過於浪漫化在外地的成長環境。見到有些父母帶孩子移民到外地後,天天發布孩子在草地上奔跑的照片,把當地的教育環境讚得天上有地下無,總讓我有點擔心。我好想提醒他們,到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面對當地學校對性和藥物等明顯比香港寬鬆的環境時,說不定你們的想法可能會改變。

說到底,許多移民家庭的問題,源於為了移民作出巨大付出,進而對移民後的生活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當出現期望落差,而各家庭成員對這落差有不同看法時,衝擊便由此而起。

說罷孩子,長輩移民後的情況同樣可以問題多多。因為擔心不適應,所以長輩沒有跟隨移民家庭一同離開,獨自留港後產生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重大議題。反過來,也曾遇過不少長輩說「不想子女為了自己而無法移民」,毅然在古稀之年陪同全家人到海外重新開始。

這些「長者移民」相對於一般移民,很多時候會面對更多的適應問題,例如語言障礙就明顯更大。語言問題會延伸到其他方面,例如長者的醫療需求較多,成年人要在非粵語的環境和醫生溝通已經夠困難,更何況是長者。有英國的移民團體就開發了中英對照的識字卡,當中包括常見的病痛徵狀,算是提供最基本的翻譯功能。

長者離開了原有的生活圈子,要重新認識新朋友和建立社交生活也不易。歐美一些大城市還會有華人社區中心,可以讓老人閒時去聚餐和參加康樂活動,但住在小城鎮的長者移民就沒機會參加了。這還未說到,之前提過除了台北和倫敦以外,基本上所有熱門港人移民地點的公共交通服務都難以依賴;一般移民已有的交通困難,在長者身上更為明顯,易生社交孤獨。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移民家庭在香港的時候並非和長者同住,移民後才變成住在同一屋簷下。如果不留神的話,各種生活習慣的碰撞可不能低估。聽過有女性朋友移民後,要跟母親及奶奶住在一起,只怕這房子再大還是會有磨擦。不過反過來說,正正因為變成能和長輩天天見面,也能更快察覺到他們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據說不少前期腦退化的個案就是這樣被發現。

面對移民家庭的種種困憂,應該如何處理?站出來,讓別人知道,應該是最基本的第一步。然而港人移民社群有時就像一條小村落一樣,因為群體人數較少,有些時候,是非八卦反而較易滋長;有些港人以前在香港是專業中產,移民後覺得讓港人鄰里知道自己或家人出了問題,好像有失面子。

如何在港人移民社群中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萬一有任何一人出事都可以互相照顧,是各位離港者的共同功課。

▌[移民的自我研究]作者簡介
梁啟智,時事評論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現職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係呀,細嗰個完全唔肯再睇中文,大嗰個仲叫做keep到少少,可能得返小一程度:sweat_smile:

兩個係屋企都係全講英文,即使我同老公堅持同佢地講廣東話,佢地依然係英文答我地,唯有希望佢地以後起碼識聽

朋友個女升中一時過嚟,一直仲好掛住香港朋友,每日都要同香港同學朋友chat下先開心

其實大人細路都要重新適應,係難㗎,不過大家一家人有啲咩都可以攤出嚟講,我遇到困難嘅時候都會同小朋友講,甚至乎問佢哋意見,亦都會問佢哋想留喺呢度定係返家鄉,唔係我一個人話晒事,亦都有表達我好掛住家鄉。

不過都明白大家都好掛住自己嘅家鄉,都有諗過第時佢哋大咗係呢個地方會過啲咩生活,至少會比家鄉過得自由快樂,大家都係向著呢個目標努力適應

頭一兩年會,重會放班相係枱。過多一兩年呢邊有朋友,佢就會拆晒香港d班相架啦。

我 d 同我地係屋企全廣東話,佢兩個自己廣東話夾英文。同學就英文
我有次跟大嘅出去見同學,佢對住我講中文,同同學講英文,搞到我叫佢唔好再淨對住我講中文咁奇怪.
我明明識聽佢同學講嘢,佢同學都聽到我講嘅英文。佢係要用中文 translate 一次比我聽。激鬼死。

一星期一次帶佢地去補習普通話
係學校同大家一齊學,做功課,佢地就唔會抗拒

所以點都係要捱多年先諗到之後條路係點行

係風景靚好多同raw 好多

1個讚

我都想有同事可以一齊happy hr
但而家個公司全部麻甩佬
放工就四散

我team d人好多有細路,放工都四散
一係就 2x歲多少少後生女,我做到佢地阿媽又唔同文化,唔太啱傾

我有睇呀,thread吖嘛
係咁推D移英年青人俾我睇

我都明佢地呢個年紀係多嘢諗D
唯有叫佢地發展下個人興趣啦

不過見有D人因為移咗民而懷念填鴨式教育,我個人就覺得,得啖笑

1個讚

same, 同埋留學果批囉

佢地自己都四散就冇計

感覺上面係欠缺三十幾歲嘅人
大量後生仔呼天搶地

1個讚

3x歲響香港等上位卦

其實英國中學比香港中學更填鴨,父母可能末必知。如果state school, 學校運作好似80 年代香港咁,又冇咩課外活動,運動同音樂末必啱香港學生玩,我完全明白點解中學生移民唔開心。

其實香港校園係多嘢玩同多活動好多,只係香港見唔到希望,中學生唔會望咁遠。

英國只係讀書壓力細,但如果本身香港讀到書,嚟到唔開心係好正常。

2個讚